在安靜當中,找回聽得見、看得清楚的能力。

輕描淡寫是張艾嘉的第一本創作書。
對張艾嘉這個名字的第一印象其實很微弱,直到讀到作者簡介,
喔!原來是電影「念念(Murmur Of The Hearts)」的導演。
念念是講述三個年輕人,三次想不到的奇遇。一個為生活奔波的台東導遊(柯宇綸飾)、一個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的畫家(梁洛施飾),以及一個永遠都是後備的拳擊手(張孝全飾)。當他們三個人都面對到不同的困惑和瓶頸的時候,一次魔幻般的經歷,讓他們各自有所體會,各自若有所悟。當生命被時間與記憶困住,什麼該留在意念之中,什麼該從想念拋棄,就是人生難題的最終解答。(資料來源:維基)

翻開輕描淡寫後,映入眼簾的是蝴蝶頁之後的附錄頁,有著美麗書寫字的『輕描淡寫』,
是作者的母親親自題的,十分的工整淡雅。(原來藝術細胞是可以遺傳的嗎?)

書本收錄的文章長的如散文、短的如絮語,以及相符的相片或劇照,
也有如自傳式的回憶錄,及作者對事業上的看法、專業與堅持。

我很喜歡書中的一篇文章,是說著人生中的加法,
從出生起,我們就用著加法過日子,累積到頂點卻變成一種壓力,許多的藉口、理由讓自己無法釐清自己;無從下手、鼓不起勇氣,只好暫時性失憶。於是作者開始接觸靜坐,『只有心智清明才能創作。你必須有辦法捕捉創意。』藉著自己堅持的練習,開始學習減法。

讀這本書彷彿更貼近作者的內心,也間接探索電影產業的輪廓,也看到了世代差異,就如書中寫著:

「每一個年代必有它的磨練,
我們學習著找方法和變化共存,
與自己和解,和他人相處。
生命是沉重的,
但到了某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是可以輕描淡寫。」

我沒看過念念,但在靜謐的夜晚讀此書時,卻好似聽見的心裡的低語,
別怕別怕,一切都會好的。


輕描淡寫
作者: 張艾嘉
出版社:大田
出版日期:2015/05/01
定價:360元

這是張艾嘉的第一本創作書
  她是台灣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雙料影后,她導演的作品以女性角度為出發,在充滿男性氣概的電影圈她獨特的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。2015年她的最新電影作品《念念》在台港中同時上演。

  2015年1月20日我們和張艾嘉導演約在台北某飯店的餐廳,好幾年前因為電影書《20 30 40》的採訪之緣見著導演,一晃就過去了許多時光,這次,我們再度與導演討論她的第一本個人創作《輕描淡寫》。

  她說。
  「年輕的時候不明白,現在就都明白了。」
  「我有太多想要寫的。」

  導演戲說她的文字是輕描淡寫,但寫在文章裡的她無論看什麼,聽什麼,都對任何事物發生極大好奇心,她眼神清亮,時光是智慧留在她上揚的笑聲。

  她也想透過這本書跟年輕人對話,說一說「夢想」這件事。

  演員,導演,唱歌,寫劇本,在創作的領土裡,她與生活一起耕種,你可以看出導演不想被挖掘,但其實又有很多想說的話,她的視覺養成,她對配樂做足了功課,她選角的意見和堅持。

  「電影已經是我身體的一部分,這本書就是我隨身隨地拋出的一篇筆記那麼自然。」
  「在不同的公共場合聽別人聊天是件很好玩的事,也是做編劇可以用來練習編故事的方法之一。」

  她是多重身分的創作者,每一個作品都放進對人,對環境的觀察,這本書可以說是張艾嘉導演的創意筆記,更是給想走進創作世界的年輕人的一份夢想前導書。

  本書特別請張艾嘉母親題字「輕描淡寫」四個書法字。

  張艾嘉說每天坐在書桌前練毛筆字的母親的那個年代,經歷了戰亂、逃離、家庭失散……他們又是怎麼撫平內心的傷痕?但「每一個年代必有它的磨鍊,我們學習著找方法和變化共存,與自己和解,與他人相處。生命是沉重的,但到了某個時候,終於明白了是可以輕描淡寫。」

  張艾嘉說故事的方式是古典的;寫作的筆觸是輕盈的;朗讀的聲音是豐富的;
  集合人生之流,歲月場景,工作筆記於一書,輕描淡寫其實並非真的輕描淡寫。



 張艾嘉


  這些稿子分成好幾個階段書寫。
  我發現了自己的變化。
  誠實。是我對創作的想法。
  喜歡與不喜歡敢直接寫出來。
  如同谷崎潤一郎、海明威一樣,他們是我在寫作上的標竿。
  拍攝電影「念念」,我四處看景,而看景時,就是只能閉嘴,要用眼睛看,用安靜的心看……我與景,與自然對話。
  而這本書便是希望你也同我一樣,安靜,閱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